近年来买股票可以加杠杆吗,美国军方相继立项了多个高超声速武器项目,陆海空三军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都有单独或合作的项目,一时之间可以说“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而这样的局面起因,主要还是因为彼时中俄高超声速武器都开始崭露头角,看起来美国军方是打算践行“数量就是质量”的原则,认为理论上怎么也能有一两个项目最终落地,实现赶超中俄高超声速武器的目标。
(“暗鹰”发射器,看起来没有采用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设计,机动性不强)
可是这六七年过去,唯一称得上比较成功的,也只有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联合研发的“远程高超声速武器”(LRHW),也就是曾在2023年被连续取消三次试射的“暗鹰”。
然而就是这么一根独苗,近期又被五角大楼爆出可能存在威力不足的问题,如果不重新进行评估,对已经花掉数十亿美元的“暗鹰”究竟能打出什么样的效果,或许美国军方自己也没多少把握。
美媒“战区”披露了其中的部分情况,并引用了美国作战测试与评估主任办公室(DOE&E)对“暗鹰”项目的报告。该报告主要阐述了“暗鹰”在2024财年的测试计划,重点是第三季度进行综合发射序列测试,目的是解决早期飞行测试发现的问题,同时就在第三季度,美国海军成功试射了全圆弹(AUR)原型导弹。
展开剩余73%(AUR成功试射)
关于AUR,实际上指的应该是该导弹的所有主要组成部分,比如火箭发动机、制导系统和战斗部等全部集成完毕的状态,而且是兼顾了陆海军对高超声速导弹的不同需求的“全备弹药”,作为一个完整的武器系统进行测试发射。这种测试对于一个技术比较尖端的武器系统来说,可以验证整个系统的性能、可靠度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兼容程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12月,AUR进行了第二次端到端飞行测试,再对比2023年连续取消三次测试,可以看出来美国陆海军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24年的测试比较成功,两级火箭发动机将滑翔飞行器带到预定高度和速度后将其释放,随后滑翔飞行器以5马赫以上高超声速滑翔到目标附近,过程中还进行了不规则机动,但有没有达到美国陆军声称的17马赫最高速和2776公里最大射程尚不明确。
(“暗鹰”在2024年7月的试射弹道轨迹)
到这一步往后,问题就出来了,DOE&E的报告表示这一系列测试实际上都没有产生足够的数据“来评估‘暗鹰’系统的作战效能、杀伤力、适用性和生存力”。简单说来就是:尽管AUR测试本身是成功的,但五角大楼没法通过测试获得的数据来确定其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杀伤力。
要知道,五角大楼得出这个结论,是在美国陆海军分别进行了不同目的测试之后,结果还是无法确定具体的杀伤力。对这么个结果,五角大楼也显得有些焦虑,因为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数值或大致范围,意味着“暗鹰”发展出的高超声速导弹就算顺利服役,美军也可能需要对一个目标多次发射高超声速导弹,这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得贻误战机。
(美国陆海军对这个项目有不同分工)
按照五角大楼的说法,“这将是一个重大缺陷”,因为即使不考虑高超声速导弹的成本和使用成本,也意味着装备“暗鹰”的作战单位只能打击更少的目标,而且暴露在掩体外,可能被侦察发现的概率也提高了不少。按照美军认为未来可能与解放军直接交战的模式,这些装备陆基高超声速导弹发射装置的部队,应该部署在第一和第二岛链的各个岛屿上,本身就不太容易隐蔽,如果再因为要保证摧毁目标而延长暴露时间,搞不好在发射第二批导弹之前就会被定点清除。
这个消息对美国海军来说也差不多等于晴天霹雳,单价几乎等于半条核动力航母的朱姆沃尔特级刚刚确定要拆掉一座主炮,来容纳4部“高级有效载荷模块”(APM),每部APM可以容纳3枚IRCPS导弹,以期来提供威力更强的打击手段。结果现在朱姆沃尔特级2号舰“约翰逊”号都在船厂里开膛破肚,装上APM了,却又被告知导弹威力不详,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测试......
(朱姆沃尔特级已开始进行改装)
纵观美国军方的诸多高超声速武器项目,美国空军的“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HCSW)取消,“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取消;美国海军的“常规快速打击”(CPS)算是取得部分成功,但可能要到2028年才能部署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和朱姆沃尔特级上;“高超声速空射进行性反舰武器”(HALO)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没有进行测试;DARPA的“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和“作战火力”(OpFires)目前仍处于测试中,未来是否能实用化还不得而知。
所以现在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开发的“暗鹰”刚刚稍有了些眉目买股票可以加杠杆吗,又闹出“以前的测试都白测试了”这么一档子事。再联系到中国的东风-17公开亮相都五六年了,美国的高超声速武器还在泥潭里挣扎,美国军方高层的心情是什么也可想而知。
发布于:海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重庆配资网_杠杆配资网_专业杠杆配资开户观点